文 | 米粒妈 (公众号米粒妈频道)配资网站首
前不久,捏捏乐博主患癌退网的消息着实惊到我了。因为刷短视频频繁刷到捏捏乐才没多久,我当时还真是小关注了一下。
没想到才那么短的时间,就有不止一名捏捏乐博主患病,不敢想象这种玩具的毒性有多大。
不得不说,捏捏乐短视频的存在确实有一定道理。
一刷到真的就要停留好久,因为博主徒手捏那些玩具的过程光是看着就很解压。
尤其很累不想动脑子的时候,让自己放空,特别适合看这样的解压视频,这也是人们很快嗅到了商机的原因所在。
但不光是这种捏捏乐,起泡胶、假水、太空沙等也早就爆出过成分不达标。
我就亲身经历过,玩一个捏捏乐,捏了不到几下,手就发痒爆破,上网一查才知道,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。
捏捏乐博主一播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停,手指直接接触这些有毒物质。
病来如山倒,看到检查报告的那一刻,想必她的心里天都塌了。
这个退网的博主对外公布了自己的检查报告,癌症的诊断结果让人看了心里就咯噔一声。
她故作轻松的语气更是让人倍感心疼。
虽然她自己并没有亲口说出来患病原因就是自己的捏捏工作,但年纪轻轻,没有基础疾病,诱发癌症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很多人都开始扒这种解压玩具的安全性,不扒不知道,一扒吓一跳!
患病退网的捏捏博主居然大有人在,虽然晒出检查报告的不多,但玩着玩着就身体不适的,真是一搜一大把。
有人只是玩了一会,就喉咙痛,呼吸困难。有人因为玩捏捏,导致手指逐渐溃烂。
而且这个玩具的毒性几乎不是缓释的,而是非常快速地对人体造成损害,从玩到得病,用不了多久。
去年9月,测评博主“老爸测评”对多款捏捏进行了甲醛含量测试,结果显示,这些看似无害的玩具却很可能是健康杀手。
测评的8款热销捏捏乐中,有6款甲醛严重超标,最高的一款居然超标近46倍。甲醛超标46倍什么概念你们可能脑补不到,我来给你们描述一下。
就相当于同时点燃92支香烟产生的甲醛,也相当于把头直接塞进刚刷完油漆的衣柜里猛吸十分钟。
如果说装修甲醛是慢性毒药,那超标46倍的捏捏乐就相当于浓缩毒针。
玩 10分钟捏捏乐,约等于住进刚装修完的毒房一整天。
不光甲醛,测试结果中,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VOC)全部超标,最高的超标50倍。
其中五款配了袋子的捏捏乐,袋子全部邻苯超标。
也就是说,很多号称自己是隔着袋子玩的捏捏乐玩具,实际上也是有毒的。
这些有害物质通过揉捏过程不断释放,直接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肤,引发一系列急性健康问题,而长期接触更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身体损害。
由于捏捏乐大多是三无产品,成本低廉,售卖渠道多样,以至于你买了有毒玩具后,真出了事儿,大概率是没地方可找的。
现代人压力大,生活节奏快,什么东西一沾上“解压”二字,立马就有人趋之若鹜。
殊不知,所谓的“解压”,正是真正的压力来临的开始。
解压从来就不应该靠揉捏有毒物质,而是要走进大自然,开启新的兴趣,以及去见朋友。
成人的解压和博主选的赛道,尚且都深受其害,何况是孩子呢?
这类解压玩具种类繁多,其中确实不乏做得特别好看的。比如这些:
一眼看上去确实很吸睛,再加上价格低廉,手感Q弹,就很能激发购买欲。
但相较于成年人,儿童由于代谢系统未发育完全,对有害物质更为敏感。同样的暴露量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成人的数倍。
这才是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。
数据显示,因为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,儿童肝脏解毒酶系统发育不全,代谢甲醛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/30。
而肾脏过滤功能也相对弱得多,捏捏乐中的塑化剂(如邻苯二甲酸酯)滞留体内时间,也会比成人长3倍,这就更容易积累中毒。
此外,由于儿童的血脑屏障薄弱,神经损伤风险高,TVOC(如二甲苯)可穿透儿童未完善的血脑屏障,直接损害中枢神经。
结果就是注意力下降、学习障碍,就算没有得什么可怕的疾病,这类现象的发生,也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,你还找不到原因,以为是孩子自己的问题。
在这方面,成人血脑屏障已经成熟,同等浓度下对脑子的影响就会小得多。
也就是说,咱们可能不会出现注意力下降的情况,但孩子会。
更可怕的是,咱们玩完了至少会记得洗手。但孩子,尤其是幼童,很可能边玩边去揉眼睛,手口接触或误食,风险可是会大到无法想象的。
在小学生里,孩子们特别流行互送这些东西。有一个那种“屁屁”款式的捏捏乐,有一阵子就很风靡,大家人手一个,平时搁在手里盘,不盘了就放在文具盒里。
而统计显示,学生趴在书桌上玩捏捏乐,口鼻距离玩具仅10-20cm,学生单位时间吸入有害物质量是成人的3-5倍。
孩子也有皮肤屏障薄弱的问题,因为皮肤娇嫩,角质层薄,毒物渗透率是成人的8倍。
深圳儿童医院就做过统计,根据皮肤过敏的接诊数量发现,玩毒玩具后儿童接触性皮炎发病率是成人的12倍,表现为手部溃烂、湿疹等。
孩子跟成人不同,他们生活经验不足,并不会因为玩具有刺鼻气味就意识到危险。
除非你是捏捏乐短视频博主,否则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接触到有毒气味时,都会本能的远离。
但孩子往往会仅因为玩具的外观迷人,颜色鲜艳,就忽略不适感。
就像“臭包”玩具炸出硫化氢,孩子反而会因为猎奇而反复去玩。
当务之急,还是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。
要让孩子真正远离捏捏乐里藏着的那些看不见的毒害,咱们得从多方面入手。毕竟就算咱们自己不买,孩子也可能用零花钱买,孩子不买,同学也可能送。
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买玩具前,先过鼻子这一关。那些拆了包装就飘出甜腻腻塑料味或者刺鼻酸味的捏捏乐,千万别犹豫,直接扔进垃圾桶。
这种气味往往是甲醛和塑化剂在作祟,就像闻到馊掉的饭菜自然知道不能吃,闻到怪味的玩具也该条件反射地拒绝。
如果孩子已经玩上了,可以试试用酒精棉片擦擦表面,要是擦出掉色或者黏糊糊的液体,那基本就是毒塑化剂在现原形了。
如果非玩不可,至少要给这些玩具套上两层食品密封袋,这相当于给毒物加了道物理锁。
玩的时候盯着孩子别把玩具往嘴边送,玩完立刻押着孩子去洗手,用肥皂仔仔细细搓手指缝、指甲缝三遍,像对付流感病毒那样认真。
要是孩子揉过眼睛后喊疼或者手上起红疹,别当成普通过敏,赶紧用清水冲洗十分钟,这很可能是毒化学物灼伤的信号。
但我还是想说,最好就是干脆别玩,戒了这个东西。
逛商场、潮玩店的时候,看看就得了,反正也看见了,没必要买回家反复捏。
有那个提心吊胆防毒的功夫,还不如直接不买,就像大家都知道鲨鱼夹有危险,我们就干脆不用鲨鱼夹一样。
那么多款式的皮筋、发圈,还不够咱们用的吗?非要把自己至于危险的境地,其实很没必要。
如果想玩捏捏乐,我们可以自己做。
厨房里的面粉加点水和食用色素,揉成彩色面团,不就是天然的捏捏乐嘛,玩脏了也不心疼。
环保又健康的解压方式多着呢,还能捎带着跟孩子一起做手工。
比如用旧袜子塞棉花画鬼脸,拿快递气泡膜捏得噼啪响,这不都挺解压的?
此外,环境监督同样重要。
看到学校周边小摊卖三无捏捏乐,随手拍下证据就是一个举报的大动作,我们可以向12315举报。
发现电商平台详情页没有检测报告,点投诉按钮比差评更管用。
毕竟早就被测出来危害性的致癌玩具,没理由堂而皇之地被摆在货架上。
家长群多转几篇毒玩具曝光帖可能救更多孩子,比如这篇,大家就可以转发起来。
这些行动看似微小,但就像小区里人人盯着高空抛物,形成监督网才能逼退黑心商家。
最根本的,还是帮孩子建立“安全雷达”。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解释:
“有些玩具像漂亮的毒蘑菇,越鲜艳越要小心。”
当孩子们不再相互赠送路边摊买的毒泥巴时,我们才能真的放心。
记住,规避风险不是把孩子关进无菌室,而是教会他们在纷杂世界里清醒选择,这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硬的铠甲。
记得文末点个和,转发文章给更多人,一起构建安全防护网
米粒妈,拒绝斯坦福offer的海归妈妈、海淀家长,畅销书作家。专注于学习干货、教育经验分享;著有《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》荣登当当图书畅销榜!《我是大女主》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。
融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